而在民间,它被称作“九月雷”,是一种世代传递且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民间的能工巧匠们会将它制作出来摆放在诸如衙门,关口,或城门之前,有的布置于左右,有的放置在中间,而有的,则在高处,或极高处。
而这九月鼓也会因为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摆放方法和制作方法。
但只有一个讲究,那就是擂鼓者皆为且必须为女子。
其一这是对万年前那位神女的恭维与敬重,其二,神骁人以为,天地二极,阴阳调和,女子阴柔,雷鼓至刚,刚柔并济,可通天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东地,女娲城与燧皇城,九月鼓用以柏木制作,以纱布丝绸为鼓膜,用地草根编制而成。
被用以悬挂于门庭之上,用于镇宅。
还有的,每逢佳节会被制作成一张大鼓,铸高台,放置于中心,东南西北摆置四副空白画纸,用以柳条鞭鼓。
在西地,伏羲城与天君城,九月鼓以桃枝编织,用梅干支起,再以花网缠绕用以鼓膜。
被放置于极高的高台之上,且非常远,用于祈福。
每逢红白喜事,南地的九月鼓就会被挂放在神庭门之上,撩以青藤树根用以烈火炙烤编织而成的花球来回砸击。
来回不可半途掉落,否则愿不能成,意不能达。
在南地,盘古城与玄女城,九月鼓以雷击木制成长棍。
其上雕花,缠绕柳条,棍头以红绳捆绑由檀木制作而成的鼓面,不过人头大小的双鼓,再以浸染朱砂的红布作为鼓膜。
被用于每年学年大考时,舞擂以求掷笔有声,下笔有神。
在北地,羲和鲲鹏金乌三城,九月鼓以画而成,落笔于宣纸之上,鼓成之后,被绘上图画的那一面压于底下,人踏足而上,以舞擂鼓。
每逢行军开阵,以做征讨之时,唤得凯旋,歃血而归。
“这一不是新春佳节,二不是开阵点兵,三不是学子逢科,四不是邪祟当道,敲这个钟是干什么的?况且,也没你说的那么气势恢宏啊。”
关于周登楼所说的,神白须虽然肯定的点了点头,可对比他说的,刚才的钟声确实差了点。
“我也没说是啊?”
神白须罕见的白了一眼周登楼。
而此刻,两人已经穿过千重御道,来到天都府下的“按眉寺”。
这座庙宇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寺庙,其内非但没有摆置那些神佛天罗,更没有金刚罗刹,有的,只是古雅质朴的古风格调建筑。
两人穿过门院,身至一棵参天槐树下,那槐树枝蔓粗壮如人身,主干的粗壮甚至要六七人围抱才能丈量。
这一整棵参天槐树完全笼罩了这片巨大四合院的天空,葱葱郁郁,风吹絮絮。
而在那槐树之下,有一身着白袍的僧人,他一手付后,一手单手立掌于胸前,而在他一旁,有一位青袍小和尚,手里拿着扫帚,清扫落叶。
周登楼微微抬眉,对于眼前的僧人似乎早就见过,他扭头看向神白须,后者只是仰着头看那参天槐树。
“朋自远方,心自隔岸,若即若离,群颓孤寂。”
那白衣僧人转身。
“贫僧法号持渡,两位施主,阿弥陀佛。”
持渡单手立掌,微微躬身,神白须周登楼两人作揖还礼。
这白衣僧人,气态浮华,安定如山,宛如碧波湖面,随风荡漾,那落叶飘落它身,竟凭空而停,本青黄色的叶身竟在短暂一刻化绿。
他神色如水,低眉合眸,仿佛不入尘世,可他脚踩的一双白布鞋早已千疮百孔满是布丁,且泥泞不堪,好似已行万里路。
“老白,神骁天下有一黑一白,黑衣谋者李世卿,可谋天地,千朝万古,你已经见过了。”
“这位呢,白衣僧人持渡,可渡众生疾苦乱世。这神骁两绝,你算是都见过了。”
四百年前,就是这位白衣僧人以法相肉身以抗天灾,以法身填海,渡八十万遗民过川,可谓善施天下,在世神佛。
此人只身走神骁万里,于疾苦处化施,于崩殂地处补天,于疫病处行医,于无法处传教,一身血肉,流遍神骁山川。
而他脚下的那双白鞋,乃是他苦行时一位边疆遗民所赠,为谢其恩,这位白衣僧人愿终生苦行游离,以谢织布抬爱之恩。
神白须抬眉,他在史册记载上看到过这位白衣僧人,也了解了他所行施善,其所行可称其为圣。
以身入世者,其所为以众生为己任,而加万法于身者,可为圣。
而为圣者,方圆之内皆可为,当,以天地为己任,以众生为重,于万法加身而不逾矩。
这是神骁史册《为圣》中的节选,讲述了神骁九千年历史中,以身入世而为圣的圣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