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王薄李渊 > 第7章(第3页)

第7章(第3页)

直到有天喝高了,搂着始毕可汗的弟弟说要“共分天下”

吓得裴寂连夜改了十八版《讨隋檄文》

这哪像是要造反的人?分明是个混迹官场的老油条

再看王世充,在洛阳城里也没闲着

他把和尚们告状的事编成段子,逢人就说:“佛祖舍身饲虎,如今舍铜像救苍生,功德更大”

转头就把熔化的佛像铸成“卍”字箭镞,美其名曰“佛光普照”

这脑回路,放今天绝对是个顶级危机公关专家

霍邑城头的血迹还没干透,李渊已经坐在县衙里啃起了胡饼

这位太原留守此刻丝毫没有胜利者的架子,饼渣子簌簌往下掉,倒像是刚从田里回来的老农

站在旁边的李世民忍不住提醒:“父亲,宋老生的首级还挂在城门口呢”

李渊摆摆手,含混不清地嘟囔:“让那帮长安城的公子哥多看看也好,省得他们以为咱们真是来游山玩水的”

长安城里确实炸了锅

十三岁的代王杨侑正在玩投壶,听到八百里加急战报时,手里的箭矢“当啷”一声砸在青铜壶上

这个隋炀帝的孙子此刻脸色煞白,活像被人迎面泼了碗羊奶

旁边侍读的姚思廉赶紧扶住摇摇欲坠的主子,心里直打鼓——谁不知道现在真正掌权的是卫文升和阴世师这两个老狐狸?

卫文升的府邸此刻烟雾缭绕,这位左翊卫大将军叼着犀角烟斗,眯眼看着沙盘上插满的小旗,突然“啪“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汤四溅:“屈突通呢?他带着五万精兵在河东吃干饭吗?”

角落里闪出个文士打扮的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封德彝

他慢悠悠捋着山羊须:“大将军莫急,李渊这老小子最会耍滑头,当年在弘化郡…”

此时的李渊确实在耍花枪

他蹲在霍邑城外的战俘营里,正跟个满脸络腮胡的校尉拉家常:“听说你娘在冯翊郡?巧了,我三姨夫的连襟就在冯翊当差”

周围降卒看得目瞪口呆——昨天还杀得你死我活的唐国公,今天居然在帮俘虏找亲戚

等李世民带着粮车过来时,发现俘虏营里已经开始唱陇西民谣了

长安方面终于有了动作

屈突通带着两万骁果军连夜渡过黄河,这位隋朝最后的猛将把营寨扎得跟铁桶似的

他特意选了蒲津渡口,这里河面狭窄水流湍急,摆明了要跟李渊玩消耗战

可李渊压根不按套路出牌,转头派刘文静带着二十车丝绸往北去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去突厥借兵,当年雁门之围的旧账,这会儿倒成了谈判筹码

代王宫里最近流行起占星术

阴世师天天带着太史局的官员观天象,非说太白金星犯紫微是吉兆

姚思廉私下跟同僚嘀咕:“再这么折腾下去,怕是要改看跳大神了”

果然没过几天,长安城门开始张贴告示,说要招募能通灵的方士,赏钱比阵亡抚恤金还高三倍

李渊这边却出奇地安静

大军在贾胡堡驻扎了整整半个月,每天不是修兵器就是挖壕沟,活像群老实巴交的泥瓦匠

直到某天深夜,裴寂提着灯笼闯进中军帐:“唐公!屈突通的斥候摸到咱们后营了!”

李渊慢悠悠披上外袍,笑得像只老狐狸:“等的就是他们来探营,传令下去,让伙房明天多蒸三成炊饼”

原来这半个月都在演戏

李渊早让长子李建成带着精锐绕到龙门渡,自己在这边敲锣打鼓吸引火力

更绝的是派去突厥的刘文静,不仅借来两千骑兵,还捎带手把梁师都的运粮队劫了

等屈突通反应过来,李渊的主力已经大摇大摆渡过汾河,长安城北面的屏障突然变得跟纸糊似的

卫文升在朝会上暴跳如雷,非要亲自带兵出城决战

封德彝冷笑着泼冷水:“大将军莫非忘了?长安守军吃空饷的名单还在下官抽屉里躺着呢”

这话戳中了要害——号称十万的守城部队,实际能拉弓的不到四万

代王杨侑看着吵作一团的臣子们,突然哇的一声哭出来,嚷着要回江都找祖父,把姚思廉急得直跺脚

此刻的李渊正站在潼关城头吹风,望着远处蜿蜒的渭水,他突然扭头问次子:“二郎啊,你说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这会儿是在焚香祷告,还是在收拾细软?”

李世民扶着剑柄笑道:“父亲不如猜猜,他们家的窖藏美酒,够不够咱们入城喝三天的?”父子俩相视大笑,惊起一群寒鸦掠过血色残阳

小说《和我聊聊大唐吧》第7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