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王薄李渊 > 第6章(第3页)

第6章(第3页)

您问这是闹哪出?

还得从三天前那个要命的密报说起,当时李渊正在书房练字,笔尖悬在“渊“字最后一捺上抖得厉害,墨汁啪嗒滴在宣纸上,晕开一团乌云似的阴影

门外突然传来暗号三长两短的叩门声,探子带来的消息让这位太原留守差点把砚台扣在自己脑门上: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个隋炀帝派来的“监军”,已经写好奏折要告他谋反!

要说这王威和高君雅,那可是隋炀帝亲手插在太原的两颗钉子

王威生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能把小孩吓哭,偏生爱穿月白长衫扮文人,腰间永远别着柄镶满宝石的弯刀

高君雅倒是清瘦得像根竹竿,可那双三角眼跟淬了毒似的,往人身上扫一圈就能刮下二两肉来。这二位爷名义上是副留守,实则是杨广安在太原的活体监控摄像头,整天就琢磨着怎么给李渊使绊子

李渊把毛笔往笔洗里一扔,墨汁溅得老高:“好嘛,我这边还没扯旗呢,他们倒先要给我唱《窦娥冤》了”

要说这位后来的唐高祖,年轻时也是长安城有名的纨绔,斗鸡走马的本事比读书强多了

可自从被杨广打发到太原守边关,愣是把自己憋成了个影帝——白天带着王高二人在晋祠烧香,晚上跟突厥使者勾肩搭背,活脱脱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模样

但装孙子这事儿吧,装久了容易真成孙子

眼看着中原乱成一锅粥,瓦岗军把洛阳围得铁桶似的,李渊心里那团火越烧越旺

某天夜里跟裴寂喝酒,这老小子借着酒劲说了句大实话:“您这演技可比杨广强多了,再演下去怕是要拿个终身成就奖”

李渊当时就摔了酒杯,酒水在地上洇出个张牙舞爪的龙形

话分两头,王威和高君雅也没闲着

这俩活宝自从发现李渊偷偷招募私兵,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高君雅在密室里捻着山羊胡:“李渊这老狐狸,前日我去他府上,看见马厩里拴着三十多匹突厥骏马,喂的都是精饲料!”

王威把弯刀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乱跳:“我看他是要学司马懿装病!咱们这就写折子,八百里加急送江都!”

要说这二位也是缺心眼,密谋造反的奏折居然找太原府的书吏誊写

那书吏表面点头哈腰,转头就把消息卖给了刘文静,等密报送到李渊手里时,王威的奏折还在驿站换马呢——这就好比打麻将抓了副清一色,刚要推牌却发现对家已经胡了

李渊盯着密报看了足足一炷香时间,突然笑出声来:“诸位,咱们该给王大人高大人排场大戏了”

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个锦囊,里头装着早就伪造好的突厥密信

刘文静凑近一看,乐得直拍大腿:“这字迹仿得,突厥可汗本人来了都得认栽!”

五月初二的清晨,太原城突然响起震天鼓声

百姓们揉着眼睛推开窗,看见衙门口乌泱泱围满了兵丁

王威和高君雅被五花大绑押出来时还梗着脖子喊冤,李渊穿着紫袍端坐堂上,慢条斯理抖开那封“突厥密信”:“二位与始毕可汗相约端午劫掠太原,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何话说?”

话音未落,十几个“突厥奸细”被推上堂来——仔细一瞧,全是李渊的亲兵贴了假胡子扮的

午时三刻,两颗人头落地

血还没渗进青砖缝里,李渊已经带着人马直奔晋阳宫

那里藏着杨广囤积的九万石粮食、五万匹绢帛,还有够武装十万人的铠甲兵器

后来史书记载这个下午,说是“唐兵由此大振”,要我说这就是史上最成功的零元购——没花半文钱,白捡个造反大礼包

有人可能要问:这么明显的栽赃,就没人怀疑?您可别忘了那年头是什么光景

大运河上漂的死尸比运的粮食还多,江都宫里杨广正抱着江南美女醉生梦死,别说李渊杀两个副手,就是他把太原城楼漆成金色,估计朝廷都腾不出手来管

这出戏最妙的地方就在时机——早半个月动手显得心急,晚半个月就可能人头落地,李渊偏偏卡在杨广彻底摆烂、天下大乱的前夜出手,这份时机的把握,比后世那些炒股的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处决王高二人的告示墨迹未干,李渊就派刘文静带着厚礼去找突厥可汗

要说这老刘也是个人才,愣是把借兵说成了合伙做生意:“咱们可汗出骑兵,我们唐公出脑子,中原的金银财宝三七分成怎么样?”

突厥人哪见过这么会画饼的,当场就派了两千骑兵过来,等后来发现是给人当枪使,李渊早就坐在长安太极殿上喝茶了

这场风波过后,太原城里再没人敢对李渊说半个不字

那些原本观望的士族豪门,现在排着队往李府送钱送粮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李渊让人把王威的弯刀熔了,打成十二面铜锣,每天清晨在城头敲响

百姓们都说这是“镇魂锣”,要我说这是最早的品牌营销——每声锣响都在提醒全城:现在太原姓李了

小说《和我聊聊大唐吧》第6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