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王薄李渊 > 第4章(第3页)

第4章(第3页)

说到毋端儿,这哥们儿可不是普通草寇,原是河东盐池的挑夫,常年背着两百斤盐包在悬崖栈道上走,练就了一身腱子肉

那年头官盐掺沙子都能掺出三成,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毋端儿振臂一呼,愣是聚起五万多人马。他们专挑官道上的粮队下手,有回劫了送往辽东前线的军粮,把隋炀帝气得摔了玉碗

李渊带着三千精兵往龙门关开拔那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

您要是在场准能看见个奇景:这位大将军不穿铠甲穿皮裘,马鞍上还挂着酒葫芦,路过闻喜县时,他让全军停下,亲自给冻僵的流民发胡饼

有个老农颤巍巍问:“将军这是要去剿匪?”

李渊灌了口酒笑道:“老人家,我这是去给大伙儿说媒呢”

这话传到毋端儿耳朵里,这位盐枭头子当场笑岔了气

他站在霍山峭壁上,望着山下星星点点的官军营帐,跟手下打赌:“听说这李渊是皇亲国戚?怕不是个绣花枕头!”

说着把大刀往地上一插,“等老子剁了他的脑袋,给兄弟们当夜壶!”

要说李渊打仗确实有套邪门法子,他先派外甥王威带着五百轻骑在山谷里转悠,故意让起义军的探子看见

毋端儿果然中计,带着两万人马嗷嗷叫着冲进埋伏圈。这时候您往山头上看,李渊正蹲在岩石后头啃烧鸡呢,瞅准时机把鸡骨头一扔:“放滚石!”

刹那间轰隆声震得地动山摇,磨盘大的石头顺着山坡往下滚,起义军还没反应过来,李渊又让弓箭手往天上射火箭

寒冬腊月的枯树林子沾火就着,转眼烧成火龙卷,毋端儿的人马被堵在谷底,前有火海后有落石,哭爹喊娘乱作一团

您以为这就完事了?李渊的杀手锏在后头呢

他让士兵们扯着嗓子喊:“投降不杀!分田地!”

山风把这话送进起义军耳朵里,好些人当场扔了兵器

等大火烧完,李渊带着亲兵进山谷,看见跪了黑压压一片人

有个满脸炭灰的汉子梗着脖子喊:“要杀要剐随便!”

您猜李渊怎么着?他解下自己的狐皮大氅往那人身上一披:“好汉子!跟***,顿顿有肉吃!”

这话可不是吹牛,当晚官军营地里架起二十口大锅,炖着香喷喷的羊肉

降兵们捧着热汤碗直掉眼泪——自打跟着毋端儿起义,多久没吃过正经饭了?李渊拎着酒坛子挨桌敬酒,喝到兴起还跟人掰手腕

有个降兵头目醉醺醺地问:“大将军不怕我们半夜反水?”

李渊拍着他肩膀大笑:“我把营门都撤了,你们要跑随时能跑!”

您说邪不邪门?这招比铁链子还好使,三万多降兵愣是没一个逃跑的

消息传到江都,隋炀帝气得摔了第二回玉碗:“好个李渊!收买人心收到朕眼皮底下了!“转头又给加了道圣旨,让他接着剿灭其他叛军

要说李渊这怀柔手段,那真是祖传的手艺,他太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当年就是靠团结各路豪强起的家

这会儿站在河东地界上,李渊心里跟明镜似的:杀个把人容易,可这天下都快成火药桶了,光靠杀人哪压得住?不如把敌人变成自己人,雪球才能越滚越大

转眼来到来春天,河东道的杏花开得漫山遍野

您要是路过绛州城,准能看见奇景:曾经的起义军现在扛着锄头修水渠,官军和老百姓在田埂上唠家常

有老农逢人就夸:“李大使说了,今年秋收少交三成税!”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周围郡县的流民全跑来投奔

等到杨广第三次下江都看琼花的时候,李渊手底下已经聚起十万兵马——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所以说啊,这历史有时候就跟熬羊汤似的,看着滚水翻腾怪吓人,其实掌握火候的老厨子心里门儿清,李渊在山西玩的这手“剿抚并用“

既给隋炀帝交了差,又给自己攒下本钱,难怪后来能笑到最后

您要问这里头有什么诀窍?八个字:刀要快,心要软,饼要圆

小说《和我聊聊大唐吧》第4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