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天地苍茫:天之高兮 > 第14章 惊天大案引蛇(第1页)

第14章 惊天大案引蛇(第1页)

即便入夜宵禁,这圣京只是假寐,暗中有无数眼耳盯梢每处重要地方。徐应山深知止武门的厉害,即使隐身出了府邸,也要屏气凝神万分小心。他一路隐蔽气机行至坐落于皇城西北角的三花观,轻车熟路地给门前小龛添上一团青火。

戌时四刻的梆子声碾过皇城九重门,传至徐应山耳旁。天上飘下点点碎琼乱玉,冬月的冰冷直刺入骨,沉默的等待最是压抑。霎时间,徐应山领受到了咫尺间如隔山河和天威不测这两层含意。也许一念之间,天庭就抛弃了精心培养的棋子,他们徐家也就会在一朝一夕内荡然无存,这多么可怕!

檐下悬着的二十八宿铜牌被吹得叮当作响。徐应山见大门微启,赶忙化作一道清风入内,穿过三花观正堂,直奔炼丹房。

丹房内九转鹤嘴铜炉吐着青烟,壁上悬着的《五岳真形图》被热气蒸得微微卷边。国师周翊坤披着鹤氅盘坐蒲团,初次见到被天庭选中的亡魏之人。还没下凡时,就听那些暗中为徐家开路的天仙们说此人城府深沉,不可不防。

徐应山见他如见天帝,跪地叩拜道:“草民徐应山拜见天庭特使、大魏国师!”

周翊坤心里暗惊,说道:“你我实为同僚,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吧。”

徐应山起身时,周翊坤忽至青案前,说道:“府上的事我已经听闻了,不必赘述。你若是来寻求帮助的,那我只能告诉你。在同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一之前,也就是在我返天述职之前,我都可以尽力而为。但是天庭不会在明面上保你们徐家,否则伤了两家和气,谁都下不来台。”

看来天庭还是对同光有容忍余地,他们徐家还是不可图谋帝位。徐应山心灰了一半,却还说:“有国师支持,一年足矣。国师,草民可借下凡仙官一用?”

国师道:“天仙心高气傲,不是你能轻易指使的。要他们做什么,告诉我便是。”

周翊坤在落笔成书,写出一道传音符交与徐应山,又说:“天子脚下,你我都不可轻率行事,免得授人以柄。”徐应山小心接过传音符,说道:“谢国师慷慨解囊,草民希望国师能派几个仙官潜入昔日中山王府邸去查探一二。”

中山王?那是前一任国师留下的旧账。周翊坤问其原因,徐应山说那府邸被朝廷收回后仍是有人居住,只是前些年没了动静,今年冬天似乎又有人入住。说不定,可能天庭大费周章寻找的梦行云就藏在那里,若能抓到也是大功一件。

周翊坤爽朗一笑道:“好,我这就派仙官去查。”

徐应山抱拳道:“多谢国师相助,草民告退。”

等他彻底走后,周翊坤唤来几个得力仙官吩咐他们潜入前中山王府邸搜寻梦行云。若有,立马抓来。若没有,则马上退出府邸,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在回府的路上,徐应山没有放松片刻,思索着那个宋鹤卿意欲何为。他身为都察院御史,职权之大,甚至可以依据传闻弹劾官员。要说他心如明镜,行事坦荡,不做那捉影追风之事,也不至于冒着被报复下狱的风险公然挑衅权臣。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皇帝授意宋鹤卿如此“胆大妄为”,在一众大臣面前以表倒徐决心。

“修能小儿,竟敢欺我子孙,那就休怪老夫不留情面!”徐应山掐指捻诀,用国师所赐传音符与各州各地心腹千里传音。

一炷香的功夫不到,下凡办差的陆久歌听从国师命令前往中山王府,许多同僚也从四面八方潜入这座府邸。

在清冷月光和断续碎雪的衬托下,偌大的王府像古庙一样荒寂。陆久歌变成一只扑棱蛾子,在暗室中一点点飞着。飞了没一会,猛然想起早没了灯火,这蛾子哪里寻得着方向。于是又变成一只小鼠,循着气味找人。其他同僚也各显神通,壁虎,蜘蛛,蝙蝠,狸花猫。还有个变风探查的还挨了训,人家屋里门窗紧闭,哪会有莫名来的风。

再往里摸索,果真有人居住。陆久歌看见一个在廊道上提灯靠柱打瞌睡的小厮,二话不说就吹灭了灯,把小厮提溜到暗处。他问道:“我奉旨办差,你家主人姓甚名谁?府上住着几人?如实回话!”

小厮回话:“我家老爷姓元,有夫人还有公子小姐。”

陆久歌恐多问遭人现,遂弄昏小厮,并夺去他的神智。他继续变鼠摸索。一路摸入主人寝室,仔细一嗅,确有一男一女的气息在内。陆久歌寻思着变成老鼠在里面爬上爬下辨别容貌定会惊醒人家,于是又变成一道黑影,慢慢朝床边靠近。

他的眼神略过胖脸男人,细细打量了那妇人的脸面。姿色不俗,但不是同一人。可这妇人或者梦行云有没有易容之术,还不好说。陆久歌心想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先去看一看他们女儿容貌完事。

偏偏此时,门外传来一声响亮惊呼,不知谁人喊的有妖怪。陆久歌寻思莫不是哪位同僚变化时被值夜家仆撞见,又转念一想自己还身处主人寝室之中,哪还顾得上别人。他赶忙穿墙而过,化风飞出王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府随着叫喊声各处点起灯火,元士兰起身出门查看,令妻子留在屋内不许走动。在寻常人眼中,府邸各处是看不出任何异样的,但在他这等练气士的眼中却有许多蛛丝马迹值得推敲。

元士兰不急不慢,既没去看女儿元琼树和皇子姚文泰二人情况,也没去寻找家中是否藏贼。从书桌上的宣纸撕下一角,写了一个“善”字之后就往空中一抛。那点碎纸并没落地,而是在空中消失不见,像是有人将它一把夺去似的。

……

次日,徐恺之的事仅过了一天,大理寺和六部官员的奏折就雪片似的飞进万寿宫。罗列“徐党”罪状的,抨击宋鹤卿沽名卖直的,各种各样的弹章比比皆是。特别是刑部尚书夏琏,就连兴狱革拿官员的票拟都弄好了。皇帝对此暂且留中不,召见宋鹤卿、石清源、宋元贞入宫议事。

宋鹤卿、宋元贞搀扶着老臣石清源踏入宫门,见皇帝停在案前对上面的堆叠奏折沉思不语。三人对视一眼,皆止步不前。

同光不看他们,径自问道:“鹤卿,光是你的一份弹章就能引出这么多人,你有何感想?”宋鹤卿回话:“臣以为,是徐恺之及其党羽在朝中积怨颇多,臣的奏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光冷哼一声,道:“朕看是我朝党争之激烈!京察第一日,就有如此多官员上书弹劾我朝尚书、御史、大学士,成何体统!”

同光的拍案一声,让三位大臣惶恐跪地。他又道:“元贞,你们吏部是怎么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