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风起暗飞霜,利口覆家邦。忠心只为社稷,哪顾得、死或伤。三寸舌、九回肠、为谁忙。铮铮铁骨、凛凛正气、万古流芳。
皇帝是掌着生杀大权的,所谓“天子一怒,血流漂杵。”真的不是一句笑话,要不然怎么都说上朝是一件高危的事情呢?
在朝堂上惹得龙颜大怒绝对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魏徵现在就处于极其危险状态,李世民已经被他气得丧失理智了。
李世民今天上朝就是带着气来的,列着架子要痛骂百官一顿出出气,一来给李泰撑腰,二来也借机打压一下这些勋贵们的嚣张气焰。
他们一个个地在背后说李泰如何的倨傲,他们怎么就不照照镜子?光是冲着他们敢在背后议论亲王这一条,他们就已经足够跋扈了。
奔着骂人来的,结果被骂了,想要靠骂人给自己挣点面子,结果被人家大骂一顿,面子让人家给扒个溜光。
这事别说放在皇帝身上,放在谁身上也窝火得受不了。
魏徵若只是讲理,哪怕言辞尖锐一点,李世民也能容忍,李世民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他能听得进去哪怕难听一点的好话。
可是当这么多人的面,你直接骂皇帝?虽然你没带脏字,但是你那是什么语气?那比爹训儿子还要过份的语气,谁听不出来?
单单只是骂也就罢了,你还诅咒皇帝,说前隋的下场是江山破碎、全族被杀,还指着皇帝的鼻子问,你是不是要向他学习?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你这么说话,谁能不急眼?脾气再好也忍不了了,何况李世民那暴脾气是出了名的不好。
李世民一捶桌子,满朝的文武全都跪下了,站着的就只有俩殿下,左面一个太子,右面一个魏王。
李泰和李承乾也都一激灵,他俩不由自主地就扭头看向对方,两个人都一样的意外,这个爹突然就发火了,怎么办?
李世民说出要杀了魏徵的话,李承乾“噗通”一下就跪倒了,说什么也不能真的把魏徵给杀了,他赶紧开口求情。
“父皇息怒。”李承乾抬头向上仰望着,他拱手说道:“今天之事皆因我而起,请父皇责罚于我,莫牵连他人。”
李承乾很聪明,父皇已气冒烟了,这时候不能跟他讲理了,他要是有理他就不生气了,你再去跟他掰扯谁对谁错,不等于往他刚挨完巴掌的脸上又抽了一巴掌吗?
李承乾也豁出去了,啥事咱也不追究了,别再瞎折腾了,这闹剧眼瞅着要愈演愈烈,你就可我一个人出气得了,里子面子都在我一个人身上找。
“当面忤逆君王,岂有轻饶的道理?”李世民单手按着桌子,脸色由白到青、由青到紫。
现在什么好话歹话他都听不进去了,眼珠子都气红了的时候,什么软话硬话都不起作用了。
“陛下不可!”长孙无忌也拱手向上替魏徵求情:“魏徵虽有不恭之处,但念其忠心禀正,看在臣的面子上,且饶过他这一回吧。”
长孙无忌看了高季辅一眼,他没法替高季辅说话,他那事干得让人张不开嘴。
长孙无忌只能先替魏徵求情,魏徵把皇帝气成这样都饶了的话,直接一散朝,高季辅这事不声不响地就过去了。
高季辅是最早跪下的人,加上他昨天在东宫确实跪得很久,膝盖早就有点吃不住劲了,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他感觉是给他递了个信号。
见太子和长孙无忌都替魏徵求情,他也急忙朝上一揖:“陛下,都是臣口无遮拦惹出了许多的误会,要责罚就责罚为臣吧。”
长孙无忌低着头,使劲一皱眉,恨得直咬牙,你老实眯着就得了,刷什么存在感?皇帝要是把火再转移回来,你吃不了兜着走吧。
果然他一句话,皇帝的注意力重又回到了他的身上,利剑一般的目光令人遍体生寒。
李世民都想下去踹他一顿,我这边这么卖力地把注意力转移到魏徵身上,等大伙都替他求情,我一甩袖子就走了,你这点破事不就没事了吗?
你非这工夫冒个头干嘛?逼我收拾你?
“哼!”李世民冷冷地哼了一声,指着高季辅说道:“你不用着急,等朕先杀了他,再跟你算账!”
“陛下!”房玄龄赶紧朝上拱手道:“陛下且息雷霆之怒,听臣一言,盛怒之下做出任何决定,事后都会后悔,不如今日之事暂且缓缓,明天再议不迟。”
“陛下”房玄龄之后众人像开了闸似的,争先恐后的地开启了求情模式,一群人不停地说话,整个大殿上直嗡嗡。
“呯!”李世民又狠狠地一捶桌子,当时就安静了下来,他恨恨地吼道:“一个人两个人求情,朕也就准了,居然全都求情,你们是在威胁朕吗?”
李承乾扭头看向李泰,全屋就他一个人站着看热闹了,就算你没有拉拢谁的心,也该多少意思意思吧?不拉拢没问题,也别得罪啊,你这样太不合群了。
李泰也很无奈,不是他不想跪下,是他今天跪不下,别说是跪,就连朝上作个揖都很困难。
李泰接收到了李承乾丢过来的眼色,也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便对着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微低头地说道:“阿爷,气大伤身,莫不如得饶人处就且饶人吧。”
李泰这情求的,连替谁求的都没有明说,李世民总觉得戏演到这份上还不够,好像大家求情的诚意不足,缺点什么似的。
他要的是面子,这也没人给他面子啊,你们说几句话,我的话就收回,貌似更没面子了。
“不必多言,他自己都没认错,别人说什么代替得了他么?”
李世民想让魏徵主动低头,他的面子是在魏徵身上丢的,就必须要在魏徵身上找回来。
所有的人都听明白了,皇帝这是矫情病犯了,没别的办法,魏徵惹生气的,只能是魏徵来哄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魏徵身上。
魏徵倒也不负众望,痛快地抬起头,拱手朝上一揖,朗声说了句:“臣,何错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