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说还真没准,他给李善长那帮人的免死金牌是在洪武三年,应该是有所借鉴。。”
——“别猜了,《明史》原文: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
——“牛哇,牛哇!”
【把字刮下来了,朱元璋也有点尴尬,看完后赶紧命人把铁券送了回去。】
明朝。
朱元璋看着老婆孩子戏谑的笑容,眼睛一瞪:“看什么看,咱不是想看看那铁券上边的字到底是不是金的嘛,哪想到那么不禁刮,一碰就掉了!”
“那上边是金的吗?”马皇后好奇地问道。
“是金的,他姥姥的,唐朝皇帝是大方,都要亡国了,刻的字居然还是金的,整的咱也不得不用金银刻字,可心疼死咱了。”
一想到好好的金银被糟蹋了,朱元璋就心疼的胸口直抽抽。
“瞧你那德行!”马皇后扫了朱元璋一眼,而后继续看向天幕。
【时间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即年,钱家出现了变故。】
【钱家钱用勤,在担任知府期间被查出任内贪腐,下了大狱。】
【众所周知,老朱砍贪官那是一点都不手下留情,什么剥皮揎草都算是轻的,动不动就是九族消灭术,直接抄家灭门。】
【因此,钱家上下彻底慌了,钱用勤的儿子钱怞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抱着钱镠铁券奔赴京城面圣,以求一线生机。】
唐朝。
“哈?”
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看着天幕。
这钱怞还真是病急乱投医啊,拿前朝的前朝的前朝的丹书铁券,恳请大明的皇帝法外开恩?
这人家能认吗?
要知道,丹书铁券这东西是因为你有恩于国家,所以才放的,可钱镠对明朝又没有什么贡献,人家凭什么要认你这东西?
【有趣的来了,老朱自己的丹书铁券,他都不认,那些功臣们说砍就砍,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可当钱怞抱着钱镠铁券面见他的时候,他竟然真的同意赦免了钱用勤,不仅当场给钱用勤放了,还把抄没的田产还他了,并且将铁券也一并交还给了他们,钱家因此逃过了一劫。】
——“笑死,老朱的铁券他留了个口子,不免造反等重罪。结果收到免死金牌的大臣们,除了善终的,都让他以谋反罪砍了,属于是初代的‘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了。”
——“老朱可不是心善,他认下这唐朝的丹书铁券,是有利于他提升政权合法性的。”
——“大明虚假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真正的免死金牌:马皇后。”
——“大臣:我有丹书铁券,可免三死。朱元璋:那咱可以杀你吗?大臣:不可以哦!朱元璋:咱第二次问你,咱可以杀你吗?大臣:不可以哦。……等这样的对话持续到第四次就可以不用问直接砍了。”
明朝。
有些国公和侯爷们,看到这突然升起了兔死狐悲之感。
洪武十四年,已经有些开国侯爷被朱元璋赐死了,他们死之前不是没有拿出过丹书铁券。
可有用吗?
没用,朱元璋根本不认!
那些人做的那些事确实死有余辜,可不是有丹书铁券吗?
这东西要是没用,你最开始就别啊,要是没有这破铁片子,那些人或许会收敛一些呢,没准也就不用死了不是。
最让他们生气的是,朱元璋自己的铁券不认,唐朝的铁券反倒是认了,这是不是有点太不地道了!
就在他们一个个在心中腹诽着朱元璋的时候,皇宫中的朱元璋倒是一脸的无所谓。
他能够猜到那些老兄弟们此刻心中在想些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他不在意。
如果他们真的遵纪守法,又或者是稍稍出格一些,他自然不会动他们。
可看看他们做的都是些什么烂事,杀人侵田都只是小儿科,有的人甚至还私藏龙袍,私铸龙床。
这不砍了他们,难道还留着他们过年?
……
【在这件事之后,还有明成祖朱棣调阅铁券感怀老爹,以及乾隆皇帝在铁券上写诗的这种小事,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
——“好家伙,不愧是盖章达人,怎么哪都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