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风雨大宋 > 第113节(第2页)

第113节(第2页)

夏竦官场多年,贾昌朝的那点小心思洞若观火,却又无可奈何。他为什么一心想入主中书,去做宰相?因为天下政务,说到底是掌握在宰相的手里,枢密使的地位不过跟参政相仿。

沉吟良久,夏竦面上浮起一丝冷笑,对另一边的副使高若讷道:“王凯和张岊连番上书,说此次唐龙镇大胜,全赖杜中宵制了火枪火炮。言这两物最是利器,远胜弓弩,当者立死。此次他们入京,特意带了火枪火炮来。你拟份熟状,请圣上明日移步城外,观火枪火炮操演!”

高若讷称是,犹豫了一下道:“只见两位将军在奏章里说,火枪火炮到底是什么,谁也没见过。说是用焰硝发射弹丸,下官驽钝,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焰硝是常见之物,京城里的焰火便是。此物在军中使用颇广,火箭、药箭,每年制数百万,虽然有其可用之处,却未见特别厉害。”

夏竦也不知道火枪火炮是什么东西,不过他信得过杜中宵。依杜中宵的性格,这些武器性能只会向小里讲,绝不会夸大。此时宋军中使用火药很多,京城中有专门的都火药作,为军队提供火药。不过由于配方的关系,这时的火药以发火发烟为主,用在弓弩箭矢上。更进一步的,是在里面搀杂粪便毒药,制成药箭。虽然不中者立死,但箭伤却极难治愈。至于用焰硝发射弹丸,夏竦也想不出是怎么回事。

出了于谨慎,夏竦派人问了杜中宵,杜中宵回了一封信。虽然在信里夏竦依然不知道火枪和火炮的具体原理,却可以看出来杜中宵很自信。杜中宵的自信,对夏竦就足够了。

王贻永是武将,又是外戚,虽然任枢密使多年,却一直避免枢密院的具体事务。下朝之后,便就找个借口回家去了,此时夏竦身边只有庞籍和高若讷两个副使。

见两人都有些心虚,夏竦道:“我们要相信大将边臣,绝不会夸大其词。边臣入京奏事,总不能这样一直等在城外。拟熟状上去吧,此是枢府事务,不必让中书通签。”

高若讷拱手称是,不再多言,低头拟熟状。

向宫中递交文书的是通进银台司,隶枢密院之下,熟状拟好可以立即送进去,绕开中书。夏竦实在跟贾昌朝耗不起,便想这个办法,让朝中官员先见识一下。熟状是拟好的宣敕,送进宫后,用印即为皇帝诏命。中书所发为敕,枢密院所发为宣,各自有各自的系统。一般的政务,这实际就是两府给皇帝安排的行程表,若无特殊缘故,皇帝都会依此安排日程。

若是中书,熟状必须由舍人院拟,是程序对宰相的牵制。枢密院掌军情,注重保密,就没有那么麻烦了。高若讷拟好熟状,夏竦带头,三人在后面用印画押。这等小事,王贻永就可以跳过了。

驿馆里,王凯和杜中宵闲着无聊饮酒,相对而坐,有些郁闷。来的时候兴致冲冲,以为自己立了大功,该入朝领赏了,没想到在城外等了两天,一点动静没有。以前跟党项开战的时候,王凯也曾入京,哪里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一到城外,只要城门不关,立即飞马入宫,跟皇上直接奏对。

饮了一杯酒,王凯叹气道:“我们一路紧赶慢赶,丝毫不敢耽搁,却不想到了汴京城下,却在驿馆里歇了下来。知军,你说这是什么事情!前方唐龙镇有多少事务,等着我们回去,怎么耽搁得起!”

杜中宵道:“钤辖安心歇着吧,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现在与党项议和,与契丹有盟约,边境起了冲突,谁知道朝中官员怎么想?不等他们议论出个结果来,我们只怕是进不了城。”

第101章要热闹

新郑门外,离着琼林苑不远的一处空地,杜中宵身穿公服,与全身戎装的王凯站在一起。在他们的身后,是一百余火枪火炮手。

一大清早,便就有内侍来宣旨,今日午后他们演示枪炮,朝臣前来观看。不过到底来哪些人,却没有说清楚,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好在有开封府推官韩绛带厢军来帮着整理场地,做各种安排。

看看太阳到了头顶上,天气热了起来,城门那里还静悄悄的,杜中宵和王凯不由有些心焦。

韩绛近前道:“此时刚散早朝,时候还早,我们到那边歇一歇,饮两盏茶。我安排得有人,等到圣上出宫,自会来报知我们。那边兵士准备妥当,也歇一歇。”

杜中宵一惊:“怎么,难道今日皇上也会来?”

韩绛道:“那可说不准。枢密院宣命,说的是圣上观礼,不过圣旨里又没有提,做好准备就是。”

杜中宵和王凯对视一眼,不知道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向朝中大臣演示枪炮是应有之意,不过那应该是面君之后。现在次序完全乱了,没有进城,倒要先演示武器。

都堂里,贾昌朝面有怒色,对夏竦道:“百官出城观兵,如此大事,枢府怎能不与中书商议,就自行上奏?如今圣旨已下,各衙门乱成一团糟,怎可如此!”

夏竦垂着眼皮,淡淡地道:“河东路报,不久之后契丹将用兵党项,麟府路和火山军正当双方用兵之地。更不要说,唐龙镇在黄河北岸,与契丹西南面招讨司相接。王军马和杜知军要在契丹大军动身之前赶回去,时间等不得。中书一直拖着不许他们入宫,只好先把别的事办了。”

贾昌朝怒气满腹,又不能把夏竦怎么样,气得在都堂里走来走去。

陈执中道:“枢密院请圣上观礼,还没有消息,不知圣上去也不去。何时动身,要看宫里的动静而定。时候不早,我们还是及早安排。何人出城,何人留守,都要早早定下来。”

贾昌朝不耐烦地道:“陈相公与丁参政出城,我与其他人守中书。其他衙门,让他们速报来!”

陈执中称是,与几位参政商量,几个重要衙门的人如何分配。

夏竦道:“枢密院王太尉和高副使留守,我与庞副使出城,早些准备吧。”

贾昌朝和夏竦相看两厌,今日的两府议事草草罢了,各自回去安排。说是百官出城,其实只是各衙门派些代表去,衙门里还是要有人留守,处理日常政务。贾昌朝对此事厌恶,中书系统派出去的官员不多。

皇帝是轻易不会出宫的,但没有明确拒绝,所有人都只有等着。直到过了午时,入内都知张惟吉派人知会两府,由他代替皇上出城,一个时辰之后出发,事情才定了下来。

新郑门外,杜中宵看着加急送来的出城观礼的名单,只觉得脑仁痛。这么多人里,他就只认识一个夏竦,其他的官员听过名字,但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把名单交给王凯和韩绛,杜中宵道:“我自登科以来,都是在地方任职,不知朝廷礼仪,今日的事还是你们主持。我去那边安排兵士操演,若有事,只管知会我一声就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