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风雨大宋 > 第84节(第1页)

第84节(第1页)

杜中宵答应了,告辞沈士龙,带了陶十七等随从,出了衙门,向寿宁坊而去。

并州有禁军近两万人,厢军数千人,养军的压力极大。最近沈士龙主管收秋税,怎么算着都有些不足,不得不在永利监的那几十万斤上动脑筋。这些盐是在账上的,转运使司便以此为由,不肯从其他州军调钱粮过来。沈士龙倒没有想让杜中宵把盐换成钱,只是想两人商量,想办法把那笔账销了。杜中宵在建毛皮货场,还指望着用土盐制硝呢,只能先把事情拖过去。

经过了十几天建设,寿宁坊的毛皮货场已经粗具规模。硝制毛皮的水池、场地等已经建好,就连鞣皮的各种工具都已经备齐,单等开工。只是来不及盖房,现在都是搭的棚子。并州冬天极冷,这种半露天的棚子是做不了活的,工匠们不自身着想,正督促厢军盖房。

把所有的军官赶走,再加上金钱的刺激,厢军终于正经做起活来。

见到杜中宵到来,早有人报了齐孔目,齐孔目急忙迎出不。

行礼毕,杜中宵问道:“孔目,十日期限已过,现今这里建得如何?”

齐孔目拱手:“回官人,鞣制毛皮的地方已经建好,现今只是欠缺店铺还有人住的地方。这几日正督促他们日夜赶工,建些房屋宅舍,供人居住。”

杜中宵道:“现在只怕来不及了,等到房屋建好,要到明年。不过无妨,只要做工的地方建造起来了,商人贩来毛皮能够鞣制便可。匠人都有自己住处,每日里做罢了事,各回各家就是。

至于做事的厢军当别想办法,为他们搭建些临时住宅。”

齐孔目有些为难:“官人,便如那边做工的棚子一样,建临时住的地方倒是不难。只是并州冬天严寒,那些地方只怕住不得人。就是做工,棚子里也是待不得的。”

杜中宵笑了笑道:“这些都是小节,只要安排妥当,并不是大事。并州附近多产石炭,价钱极是便宜,这些日子可以多买些来,以备冬日取暖。”

齐孔目摇头:“石炭烧起来有异味,难做烤火之用。再者说了,棚子四处透风,就是有石炭,又济得了什么用?官人不知,并州这里房屋与中原不同,必须厚土夯实,才挡得了冬寒风。”

“我知,我知,你不必着急,只要买来石炭,我总有办法。”杜中宵一边说着,一边带着齐孔目和随从,查看鞣皮的地方建得如何。

此时的煤一般称石炭,价钱极为便宜,一称十五斤不过一二十文钱,用来烧火比柴便宜太多。不过现在石炭虽然用得多,技术并不成熟,效果并不好。烧煤也是个技术活,从炉子的构造,到火道的布置都有大学问,可不是点着就行。杜中宵前世好歹见过煤炉,也见过烤制烟草的火炕,只要有足够的煤炭,解决取暖并没有大的难处。

看着一应设施齐全,杜中宵对齐孔目道:“既然已建好,可曾弄些毛皮试过么?”

齐孔目道:“不瞒官人,毛皮价钱不菲,哪里弄去?再者也缺芒硝等物,并不曾试过。”

“不用担心芒硝,我已经命永利监知监这几日送来,足够用的了。至于毛皮——”

正在这时,不远处有人高喊:“是杜官人么?真是好巧,我们昨日回并州,今天就见到了!”

杜中宵转身一看,原来是冯原三人,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站在远处。

急忙让陶十七把几个人请到了棚子里,寒喧两句,杜中宵便道:“冯员外,你们到雁门寨去收买毛皮,一去这许多日子。事情还顺利么?”

冯原道:“托官人的福,一切顺利。这几位都是同行的商人,听说官人在这里建了货场,特意跟着我们一起来看。我们这次带来的毛皮,可是上次的数十倍不止!”

杜中宵笑道:“越多越好!你们看,这处货场如此广大,多少毛皮都存得下。还有,那边鞣制的地方已经建好,只要你们落定,便就可以招集工匠,进行鞣制了。”

一边说着,杜中宵一边带了冯原等人,到鞣皮的地方观看。这些人常年贩运毛皮,对于鞣皮的工艺都不陌生,见这里井井有条,都对此处有了信心。

以前并州鞣制毛皮的加工能力不足,拖后腿的其实不是工艺,而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由于规模过小,纯手工作业,每一家的加工能力都不大,又形不成合力。杜中宵搞了这一处大作坊,除了关键的几种工艺,大量的制造过程被合并到了一起,仅此一项,就不知道节省了多少人力。又使用厢军,做那些不需要技术的工作,不多的工匠便就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杜中宵千年的见识,知道规模效应有多少好处,怎么可以快速提升效率。先是把小生产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工场,使生产场地和工具共用,效率叠加。等到成了规模,再在工场中设计使用机械,进一步提高效率,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生产规模起来了,市场也就形成了。等到这里成了毛皮加工中心,并州城的鞣皮匠人肯定会争先恐后地搬来这里,慢慢不必轮差。

第16章生意兴隆

程二郎向炉膛里加了一铲石炭,看火慢慢烧得旺了起来,便就走到一边,靠在柱子上,看棚子里面鞣皮的匠人。他是个年迈厢军,货场建好了,得了这个烧火的活计。

热气从炉子里出来,沿着棚子底下铺好的火道,从另一边的烟囱透出去。反正煤便宜,几个炉子烧得极旺,棚子里虽然四面透风,却温暖如春。甚至还有好事的匠人,在棚中摆了十几盆菊花,此时开得正艳。各色匠人,便就在这温暖的工棚里,忙忙碌碌。

看着钟阿大带了几个人刮皮,一边忙着,嘴里嘟囔个不停,程二郎不由笑。这个程阿大是从永利监征来的匠人,怪话最多,活从来不停,口中的话也不停。

齐孔目坐在棚子的尽头,耐心查看着账目。棚子那头太热,他觉得口干舌燥,便就只在离炉子远的这一边待着。随着毛皮货场慢慢走上正轨,齐孔目的生活也平静下来。

正在这时,一个小吏从外面进来,到齐孔目身边低声道:“孔目,杜官人到了。”

齐孔目急忙起身,随着小吏迎了出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