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上面印着她的照片,她怕是都要怀疑这篇报道在说的到底是不是她的事迹了。
然后,杭廷芳在新闻后面还总结,并引用了领袖的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的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看见叶青,就好像看见了晨起时的朝阳,她是那么的青春靓丽,生机勃勃,但她自信却又懂得谦逊,张扬的同时也处事谨慎。
这是一个用肉眼就能看得出来品质高洁且胸有丘壑的姑娘,哪怕只和她相处了不过几个小时,就很容易对这样的女孩生出好感。
当她眼含泪意说出,她在靠山屯这个小山村找到了心灵归属的时候,我是大受震撼且为之动容的。
这样的姑娘,她很特别,因为她深沉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但她又不特别,因为她不过是万千插队知青中的一个。
在我们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更多如她一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农田,在农村风彩卓然尽显芳华的优秀女青年。
叶青,不过是这个群体里的一个缩影。
这些孩子,才是这个时代的希望,如叶青这样的知青越多,社会才会蓬勃向上发展,国家也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这个时代的报纸,正面A版都是给领导人的,只有B版才能刊登其他新闻,而杭廷芳写的这篇报道,足足占据了B版大半个版面,可以说是给足了叶青排面。
而且之前叶青偷偷找杭廷芳打听过,《蓟城日报》在全国各地都有印刷点,采用的是飞机运送报纸纸型、分地印刷就近发行的方式,基本上分地印刷点的周围地区在报纸出版的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能看得到报纸,而《蓟城日报》在全国的日发行量,足足有近五万份。
可别小看了这个五万份,这可不是后世,这时候实施的是计划经济,连纸张的产量都有限,加上这个时代还是采用的手动印刷机,所以五万份的油印报纸,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而且这个时候全国的基础教育尚未普及,很多人大字不识一箩筐,更别说养成翻阅报纸的习惯了,所以订购《蓟城日报》的,也多是单位或者厂里的宣传部门,五万份报纸,足够在全国各地铺开。
说不定还会被当成知青插队的榜样人物,被拿出来在各个县市的单位、工厂、公社搞宣讲,估计用不了多久,叶青这个名字,就要响彻大江南北了。
叶青也没想到杭廷芳会把这篇报道写成这样,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但伍永兵、赖国昌却很是兴奋,这俩当着县里来的那几个人的面,直接就把新闻大声地朗读了一遍。
念到后面,那个县知青办的负责人简直是瞠目结舌,而先前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开口就骂叶青不知好歹要靠走后门进县医院的何海,这会儿感觉就像是被人扇了几耳光似的,脸上瞬间臊得慌。
七十年代初,纸媒本来就没多少家,能在省报上占上个豆腐块,都算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了,更别说登上的是《蓟城日报》这样全国闻名的大报纸,而且还占据了这么大个版面,那得是多大的殊荣啊。
有这篇报道作为履历,叶青这个人身上就烙上了真正的官方烙印,也代表了《蓟城日报》方面对她的极度赞扬和认可。
有一个大报社在背后给她背书撑腰,孩子会狂妄一些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要是换成他们在场的这些人登上了蓟城日报,别说是给这么大个版面专项报道了,哪怕是寥寥几十个字的骑缝豆腐块,或者是能在某篇新闻里面被提到自己的名字,都能让他们在整个蛟潭县横着走了。
何海这时候已经意识到,他可能把老院长交待的事儿给办砸了。
可特么谁能想得到,一个十几岁才初中学历的小丫头,能登上《蓟城日报》啊?活了四十多年了,他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事儿,这实在是太离谱太荒谬了!
何海努了努嘴,愣是说不出话来来,只能下意识地侧过头,朝着自己身侧带着的两个住院医生求救地看了过去。
可那两个住院医生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前面你对人家傲慢无礼,非要把人弄到你的科室里面低你一头,想把人家当软柿子搓圆捏扁。
这会儿发现人家姑娘不但技术过硬,背景也深厚了,就前倨后恭,再想用老院长之前提的那些福利待遇把人家给笼络过去,你觉得人家能搭理你吗?你早干什么去了?
那两位住院医生也是无语了。
他们跟何主任其实也有好几年了,老院长对他们是寄予厚望,让他们跟何海学习技术,希望他们将来可以尽快独当一面。
他们一开始确实也是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去的外科,在何海面前伏低做小,听话讨好,可何海除了让他们日常打杂把他们指挥得团团转之外,一点经验技能都不教给他们。
每次老院长问起,他才装模作样让他们跟着观摩几场手术,还说是他们悟性差,总之是各种贬低他们的能力,导致他们好几年下来在外科实操上一点进步都没有。
慢慢的,这两人也算是看明白了,知道何海就是故意不教,受够了何海的敷衍和压榨,他们也就成了老油条,甚至已经开始在背后偷偷找机会,打算从外科调离,去别的科室试试。
这次老院长说要把上回动手术的那个小孩姐给挖过去,甚至愿意为了那个小孩姐单独开一个科室,他们顿时激动不已,还以为他们终于迎来了职业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