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 > 第82章(第1页)

第82章(第1页)

&;这是啥子酒哦,真是一等一的好喝呀!&;话才落下,满口留香,眼珠一滚定然泛光。这不只有李景江有此感触,葛二炮和村支书亦皆是同一心声,

不论是土烧抑或二锅头在此款美酒前均相形见拙,甘甜清雅、饮感柔爽。即便其酒精度实属中高档级,入口却温顺且余香回荡,真可称得上是绝佳佳作!

用一个他记得的一款保健药酒形容就是,“入口柔顺,过喉无阻碍。”葛二炮点头赞叹。“真是难得一见的好酒。”老支书也满是愉悦地品着杯中之物。人老后大多喜好便只剩杯中美酒,抽袋烟之外,良酿便是这老支书的最大兴趣了。

“李安然,此为何酒?”出于好奇,李景江不禁询问道。

“五粮醇”,他说出了曾记忆中的那个品牌,之所以如此命名,也是基于它确实是用了种食材共同酿造而来。

若非酿造方法欠妥且该品牌已有主,他还真有可能称其五粮液。

听到名字的一瞬,李景江也频频点头,表达赞许之意。而他们也默契地并未继续追究此酒的源头所在,满桌珍馐加上佳酿当前,自不必过多赘述了。

当晚宴并没有像过去一样选择炕坐,因为重建后的林区每个房间都备置有火炉,不但能够保温还可以烧烤和加热。

目前这六个大人加两个小孩全都围在一排,坐在堂屋的那张八仙桌旁共享美食,面前则是六大盆珍馐及两款热汤,寓意好事连连。

六个菜肴分别是锅包肉、红焖肘子、干炸丸子、酱大骨、铁锅炖鱼,以及唯一的一道素菜——地三鲜。虽然这只是普通的蔬菜,但在寒冷的冬季,土豆不难找到,但是青椒和茄子则较为稀缺。

这并不是完全找不到,现在已经开始有些地方在种植温室蔬菜。例如在原着中,秦淮茹为婆婆贾张氏取止痛药时,就曾带了一些温室栽种的大葱给医生。

两道汤品也很特别,其中一道是东北特色的小鸡炖蘑菇;另一道虽不如前者出名,但却颇具历史声望,那就是着名的……飞龙汤!

据说“地上驴肉,天上龙肉”,这里的“龙肉”实际上是指飞龙(一种类似榛鸡的禽鸟)。这种鸟类比鸽子更大一些,不仅外观优美,口感更是美味异常,才获得了“天上龙肉”的美名。

烹饪榛鸡汤非常简便,除了适量的葱、姜和细盐,其他调料皆无需加入。将所有材料放进陶锅,以温火慢慢炖煮,越是炖久了越是味美。

这一顿饭大家都吃得十分开心,尤其是英子和小迷糊两个孩子吃得满脸油腻,尤其在用手剥红焖肘子时,连嘴角也被油脂覆盖。

餐毕后,李安然和英子一起做清洁工作。三个长辈则是在生有炉火的客厅中悠闲地喝茶聊天。

完成清理任务后,李安然启动浴室里的锅炉。

在那时的条件下,经常奔波在外的人能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洗澡这种事,在城市里可能有条件解决,但在别处,除非是在温暖的季节找一处干净水源才能简单洗一下身体。

这些水是当天由大壮等人从水源提来的,大的池子与较小的蓄满了水位大约八成。

一旦加热孔开始燃烧后,用不了太长时间,水池中的水就会变得温暖起来。到时候按具体情况添进些冷水,确保热水温度不过于过高,像在锅里烹煮般。幸运的是,火候可以调节,当水变得足够烫之后只需维持最低限度供热就可以了。

本来计划让葛二炮和老村长在客房暂息一夜,结果聊完了天,葛二炮驾着马拉车将老村长带回了村庄。

虽说夜色已深,有如葛二炮这样的老手陪伴自然没什么威胁,李安然还是派出大花小花两只狗伴随同行确保人平安归家,并让其事后归来。

等热水准备妥当了以后,李安然先允许英子在小水塘清洗身体,然后他带着他父亲李景江以及小迷糊进入大澡堂。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可以规避多人同时使用同一个水坑而产生的不便情况。

洗漱结束后,英子与小迷糊回到了两人共处的偏室西厢房内。

房间内的取暖设施将热流引入夹层墙体,导致屋内明显更暖于外部环境许多许多倍。

人在屋里都不用穿厚重的棉衣,只要穿上贴身衣物再加一件毛衣就足够温暖。屋子的北角还设有一个小隔间,里面安放了马桶。

晚上不必裹着外套跑到院子后面的茅房,有了这个马桶方便了许多。即便它还不是那种冲水式马桶,但至少的小隔间也可以避免一些不便。

当李安然把他父亲引导至客房时,李景江打量了一下屋内装潢,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错嘛,安然,这个地方布置得很好。”

“还是比不上城里的设施,特别是没有自来水。”李安然谦虚地回答。

“你啊,有些贪心了。”李景江试了一下实木床的感觉,坚固且舒适。“如果我们家的人都来这里住,一定感到更舒心。你姐听说了也会放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爸,我正想谈谈这个问题。”李安然露出一丝微笑,“等您回去的时候,能不能让姐姐看看是否能购置一片宅基地?至于房子的问题等我回去后,我们一起设计,打造一处既美观又实用的居所,比挤在一个四合院里要舒服得多。”

“说到住所,我也有个事情要告诉你。”李景江走到了壁炉边,注视着火苗,感受其带来的暖意,“我们的院子有个邻居打算卖房,你觉得我们该不该接手?”

“有人想卖房?谁?”李安然略感意外。

“是咱们前面的住户也是旁边的邻居。”李景江进一步说明,“虽然他们的住所并非传统意义的配房,但如果买下,那么咱们就不必挤在同一间卧室了。”

李安然一听就明白他父亲指的是哪家。

“是老郑家吗?”

“正是。”

“他们为什么要卖房呢?卖掉他们要住哪?”李安然感到困惑,在这个年代,房产交易并不像后来那么容易,尽管相比o年代还是宽松许多。

只要你把相关手续办好,并非不能成交也并不违法。

“是筒子楼。”李景江笑着说。

“筒子楼?”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的李安然随即就想起了这一典型带有毛熊风情的住宅模式,“他们家里分到筒子楼了?也难怪,老郑的资格与职称应该符合条件,但他家中可是有两辈人啊,只靠一居室肯定不行吧?”

:

通常所说的筒子楼结构非常朴素简单。每层楼都会配备一条狭长并且灯火幽暗的通道,沿着此道分布着约十个十平米见方的单元。

每层都提供共享设施——包括公用厨房、卫生间和饮水房,由全体住户轮流使用。

在现代看来,这样的住房也许仅仅适合当作大学学生宿舍或是公司宿舍,但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能够住上筒子楼已然是一种令人骄傲的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