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男人只会影响我搞钱的速度 > 第一百零二章 爱在哪过年就在哪过年(第1页)

第一百零二章 爱在哪过年就在哪过年(第1页)

最近家里的客人来得有点多,村里人有事没事都要进来坐坐。

上桥村的砖窑要大家交钱修补的时候都不愿意,可现在真整理出来了大家伙又都动了心思。

“唉,阿照。你读的书多有本事,帮忙看看我家大小子去窑里上班行不行?”

窑厂要招人做工,工资虽然一个月才十五块钱但好歹也是份收入。而且离家近不说,还稳定不容易受欺负。村里存了想头的人家真不少,今年虽然做收卖点的生意也挣了不少钱,可明年是个什么情况还真不好说。

沈照怎么可能插手村里窑场的相关人事,听到谁问都只笑着不接话。

大婶也知道这话难得有准信,又问起了收卖点明年的打算。

“这个还不确定,不过黄鳝和油渣生意肯定不会变的。如果春上的茶叶想卖也可以收。”

陈爱媛怕自己回家晚耽误沈照的正事,就干脆托人帮忙把茶叶直接送到了农学院教授的手上。

林主席介绍的教授姓苏,是杭城人。出了名的茶痴,对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摘到炒制都很有研究。

江州之地多丘陵,是全国有名的茶叶产地。但因为各地的气候地质的细微差别,加上炒制手法的不同,使得各地的茶叶品质也有高低。

比起远近有名的君山银针,定县的茶叶在市场上向来是查无此名。

苏教授收到沈照捎来的几包茶叶,抽时间做了试泡。因为是老同学介绍又加上自己做的就是相关研究,所以很快就给了沈照反馈。

沈照不爱喝茶,对茶叶更没研究,倒是因为活了两辈子对后世风靡全国的各类茶饮品倒是有些想法。

听苏教授说因为定县茶叶本身受限,想走高端路线只怕很难。但改变炒制手法,稍微提升成品的品质也不是办不到。

可这沈照来说远远不够,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电话那头的苏教授沉默了,虽然在老同学嘴里这位沈同志是位善用奇招的能人,可这想法是不是也太奇怪了一点?

“苏教授,我知道华夏茶文化历史悠久,对茶叶的要求向来就高。特别是像您这种做茶叶相关研究的,肯定有自己的底线。如果我的提议对您有所冒犯,还请不要生气。

苏有诚反倒不是顾忌这个,毕竟人家要做的是商品。目的是把东西卖出去换钱挽救当地茶场的倒闭的命运,又不是做什么历史研究文化传承,非要上纲上线说她乱来真没必要。再有就是口味这种东西各有喜好,人民需要的就不该批判嘛。只是定县这边的茶叶多是小叶种,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做成沈照想要的那种茶。

在思索片刻后,苏教授还是答应帮忙。正好他需要新课题,而沈照提出的想法虽然新颖但也不是没有。据他所知,印度和斯里兰卡就是这类茶叶的主要出口地。华夏作为以茶为饮最早,茶文化底子深厚的茶叶原产地,也想过要分这杯羹只可惜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既然有这个机会,他正好可以做些相关的研究顺便也能帮上沈同志的忙。

沈照没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正好这几天休假回家她除了在家待客更多的是和当地会制茶的老人请教学习。

“啊?镇上的茶场咱们收卖点还真要收啊?”

经过年底那波发钱外加砖窑的修补,大家算是都或多或少的享受到了村里和沈照合伙的这门生意带来的好处。

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自然更加敏感。就算是年纪大的农妇,也能说出些问题来。

“这镇上不厚道啊,那茶厂亏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咋能塞咱们手上?阿照,你要是不想要就和村里说,咱去帮你找人好好说道说道。”

对村里人的主动,沈照表示很满意。毕竟她舍出利来,为的就是把所有人都扭成一股绳,这样就算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难撼动她的根基。

可收下茶场这事虽然有些麻烦,但并不算什么坏事。做不了高端茶叶,就做茶饮嘛。之后的几十年可都是茶类饮品的天下,甚至茶饮的衍生品奶茶一度成为华国的潮流文化。

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怎么把上桥的茶叶做出特色。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才能有办法把上桥的茶卖出去。

老婶子听了沈照的安慰,也放下了心里的不安。村里人都说沈家闺女是有大本事,不然这接二连三的生意怎么就落在她手上。而且这是人也心好厚道,从没想过自己吃独食。不管做啥都愿意带上村里人,今年上桥开年饭的鞭炮声都响亮了很多。这是为啥?还不就是因为大家手里头宽松心里也有底,这钱才敢花出去吗?

老婶子同沈照拉扯半天,喝了杯芝麻茶,放下给小家伙带的柑橘乐颠颠出了沈家小院。今天天气不错,大家伙都没缩在屋里烤火。有些人家院子里,摆了小桌,桌上放上几碟自家做的咸泡菜,供销社买的来炒瓜子,自己院里的煮花生,见到谁路过都喊人进院喝杯清茶。

老婶子刚出沈家院子就被旁边叫住了,她闲得没事也没怎么推拒,反正这种事在乡下很常见。只是往年大家手里没啥钱,有点好吃的都偷偷留着少有这种摆出来请人吃喝的。

“没啥,就同阿照说了说闲话,她说明年黄鳝和油渣生意肯定是能做的,这个让咱们放心。”

这家老太太帮忙倒开水,听了这话也算是安了心。虽然这两门生意不如暖水瓶赚得多,可本钱低又稳定还有啥可挑的。

又听她说开春收卖点大概会收茶叶,只是刚开始做可能卖不起价。要是大家愿意换点零散钱也能拿去卖。

“唉呀,镇上那个茶场还真落咱们收卖点手里了?”

“是的呢……阿照说,镇上有困难,咱能伸把手就伸把手。”

老太太听得直咂舌,“这些人咋这样,咱村刚好点就甩这么大个麻烦下来。那厂子里头的工人一个月工钱都得开不少吧?阿照他们养得起吗?”

“就是说啊,可阿照说没啥大事,总有办法的。”

“那她说有办法肯定有办法的,毕竟她这么聪明的人……”

两个老太太唏嘘不断,聊起沈照这个聪明娃。正在兴头上呢,就听到旁边有人问:“这阿照姐不是孩子都三岁了吗?怎么过年也不回去啊?该不是离婚了吧?这……”

正在兴头上的老婶子瞥了她一眼说接话,干脆起身要告辞回家。老太太虚留了几下,见人家执意要走送到院子口才回屋。

新媳妇见自己说的话讨人嫌有些红脸,老太太是个厚道的但还是没忍住说了两句:“别人家的事管那么多,阿照是咱村里的姑娘爱在哪过年就在哪过年。”

这可是他们村的财神,说句不要脸的话要真不回去了才叫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