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至的面具是破碎的半截,且他半张脸有烧伤止血的痕迹。
也就是说他是专门破坏掉脸上的面具。
可他仍然保留了半张。
是为了留下一部分,让自己和那些缓缓长出面具的人看起来一样。
还是透过面具能看见更多的东西?
斑驳的树荫在随风摇曳。
风过林梢,阳光正好。
晓阎的眼睛透过放在前方的面具看见了白日的森林。
并无异样,正常到不可思议。
伸手去触摸身前粗糙的树皮,确定摸到之后放下面具。
手微微向前推去。
原本存在的树木此时此刻却空无一物,轻而易举的往前没有任何阻碍。
收回手,透过面具环视周围是否发生变化。
依旧是那副自然的景色,除却树荫的摇晃外并无其他的偏差。
这次只选择用小拇指往前伸去些许,然后再用面具看看是否存在差异。
假如卡在树中的话,是会被挤爆又或是单纯的陷入其中国?
晓阎不得而知,因为再次透过面具时眼前的景色发生了些许的偏移。
原本卡住他小拇指的树往后偏移了几分,避免了他会受到伤害。
但是周围的景色却依旧并未发生重大的变化。
风静静的吹,树梢依旧晃动。
一切都显得如此正常。
除却退后的树木。
假的,不过都是假的……吗?
通过面具所看见的,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假的吗?
“面具绝不单是象征身份地位而已。”
晓阎发觉自己出现了误判。
而这个错误早该想到,在他知道自己也被带上了面具且有着具体象征的时候。
“哎,可惜我相貌平平没被选上,听说她们还挺值钱的。”
那只考拉在灯市偶遇花车时如此感叹般的说到。
他们的脸被遮盖在面具之下,相貌是由所佩戴的面具所决定没错。
这也就导致那些佩戴鸟类面具的女性更容易登上,甚至于有些许注定的意味。
可“没选上”……,不是注定。
二者有所差异,不大因为终归还会是她们,却也大到让晓阎的思路完全跑偏。
标签。
面具是身份却并非类似于切实的地位,它更偏向于标签。
标签并非是纯粹的糟粕,贴标签的行为仅仅是一种认知简化的机制。
可以帮助人快速认知未知的环境或陌生人。
就像是可以通过面具快速在这黑暗之中构建出一片合理化的山林。
但第一印象并非完全的准确,快速判断会忽略一定程度上的关键复杂性。
假如能在后续快速纠正,避免刻板印象的话倒也无妨。
只是由于记忆的「首因近因」双峰曲线,纠正矛盾信息的成本极高。
所以贴标签的行为有失偏驳,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真。
也就是树木的后移。
它不应该存在原先的位置,但重构的矛盾信息不足以支撑全新的山林场景。
所以折中,只是单一物体出现后退而已。
那么如何出去呢?
像试图卡住自己手指那样,将自己卡在大地或者树木之中造就更多的矛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