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王薄李渊 > 第8章(第3页)

第8章(第3页)

吓得县令当场尿了裤子,从此长安城里传出歌谣:“秦王笑,城门跳,唐公怒,山河渡”

眼瞅着黄河渡口近在眼前,李世民半夜摸进李渊大帐:“爹,过河就是关中,但咱们得先解决个人…”烛光里父子俩的影子投在帐布上

活像两只商量着偷鸡的狐狸。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对岸等着的是大名鼎鼎的屈突通,这位隋朝最后的名将正磨刀霍霍,准备在潼关给年轻的秦王上一课…

站在黄河东岸的龙门,李渊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八月的日头毒得跟火炉似的,连河面上吹来的风都带着一股子燥热

他眯眼望向对岸——长安城就在那儿,隔着黄河水,像块刚出炉的胡饼,香气都飘到鼻尖了,可就是咬不着

“老裴啊”

他转头冲身后的裴寂努努嘴

“你说这河要是能缩成澡盆子,咱直接趟过去多省事”

裴寂正蹲在地上研究渡船图纸,一听这话差点把笔摔了:“大将军,您这比喻……怕是连黄河龙王听了都得气活过来”

众人哄笑成一团,可李渊脸上笑着,心里却沉甸甸的

手头满打满算不到三万人,长安城里坐着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城墙上站着屈突通那老狐狸带的五万精兵。这哪是打仗?简直是拿鸡蛋往石臼里磕

不过李渊有招——他怀里揣着封信,墨迹还没干透呢

要说这信,得先提个人:孙华

关中最横的“山大王”,手下三万流民军,占着冯翊郡天天跟官兵打游击

老百姓给他编了顺口溜:“孙大圣,孙大圣,官军来了钻地缝,官军走了抢米瓮”

李渊盯着地图上冯翊郡的红圈圈,笑得像只偷到鸡的老狐狸:“这孙华,得让他当咱们的齐天大圣”

信使揣着信往西跑的时候,李渊正在啃干粮

副将刘文静看得直摇头:“大将军,您这招能成?人家占山为王多快活,凭啥来给咱当小弟?”李渊掰了块饼子泡进汤里

慢悠悠地说:“文静啊,你养过狗没?扔骨头前得先晃两下,让它知道跟着你有肉吃”

果然,三天后孙华来了,不是单枪匹马,是带着乌泱泱三万人马,连寨子里的厨子都扛着菜刀跟来了

这孙华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里能藏二两芝麻,见面第一句话就露了底:“李公,您信上说封我当左光禄大夫、冯翊太守,还加个……啥来着?哦对,武乡县公!这官印啥时候刻?”

李渊心里乐开了花,脸上还得端着:“孙将军莫急,咱先把长安城打下来,别说县公,郡公都使得!”

转头悄声吩咐儿子李世民:“去,把咱军库里的绸缎先搬十车过来,这vip客户得哄好了”

要说李渊这人精得很,他给孙华的官职清单长得能当裹脚布:光禄大夫管吃喝,太守管地盘,县公领俸禄

这哪是封官?分明是给人套了三条金链子,还是带gps定位的那种

孙华带来的三万人转眼成了“大唐正规军”,腰板挺得比长安城墙还直

有个细节特有意思——李渊特意安排孙华的部队打头阵渡黄河

老狐狸裴寂急得直跺脚:“万一这孙华临阵反水怎么办?”

李渊捻着胡子笑:“你当那十车绸缎是白给的?他手下现在穿的都是绫罗绸缎,你让他们再回去当草寇穿粗布?由奢入俭难啊!”

果然,渡河那天孙华冲在最前头,扯着嗓子喊:“兄弟们!过了河长安城里的金子随便捡!没媳妇的管分配!”

李渊在岸边听着直捂脸:“这土匪习气……得改,得慢慢改”

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得像个银盘,照得黄河水泛着粼光

李渊站在船头,突然问身边的李世民:“二郎啊,你说史官将来会怎么写今晚?”李世民正盯着对岸的火把阵出神,随口应道:“大概写‘唐国公夜渡黄河,气吞万里如虎’?”

“错!”

李渊一拍船帮,惊起几只夜鹭

“得写李渊带着一帮老伙计,把隋朝这锅夹生饭给掀了!”

众人哄笑中,船队悄无声息地划破水面

对岸,长安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像头沉睡的巨兽

李渊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轮明月下,潼关守将屈突通正对着地图发愁,而江都的隋炀帝刚赐死又一位劝谏的大臣。历史有时候就像黄河水,看起来浩浩荡荡往前奔,其实一个漩涡就能改道

这夜过后,关中大地真要变天了,孙华的三万“绫罗军”成了活广告,各地小股义军排队来投,李渊的部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有老学究酸溜溜地说:“李渊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搞***!”这话传到李渊耳朵里,他摸着新蓄的胡子直乐:“他们说得对!咱这就是要给天下人开分店!”

所以啊,看官您记住了:打仗这事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得会拉人入伙,得会分蛋糕,您要是穿越回隋末想创业,别的先不说,赶紧囤点绸缎准没错——这玩意儿比虎符都好使!

小说《和我聊聊大唐吧》第8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