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王薄李渊 > 第3章(第2页)

第3章(第2页)

八月的辽东飘着焦糊味,来护儿站在旗舰甲板上,看着对岸高句丽守军把隋军尸体垒成京观

远处鸭绿江泛着血红,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突然想起四年前第一次渡江时的场景——当时三十万大军唱着《无向辽东浪死歌》,谁也没想到这歌后来成了造反的号子

“大将军,平壤城门开了!”

亲兵突然指着江面喊,只见一叶扁舟摇摇晃晃驶来,船头站着个穿紫袍的胖子,手里捧着镶满翡翠的盒子

这人是高句丽王高元的堂弟高建武,后来在《隋唐演义》里被写成专给李世民送美女的冤大头。此刻他两腿打颤,盒子里装的除了降书顺表,还有去年被俘的隋朝户部侍郎——不过只剩颗用石灰腌着的脑袋

江都行宫里,杨广正对着铜镜试穿新制的金丝软甲

镜中人眼角下垂得厉害,当年那个在扬州琼花观写“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的晋王,如今连腰带都要多打两个眼儿

“报——!高句丽称臣纳贡!”传令太监尖着嗓子冲进来,把正在给皇帝系腰带的萧皇后吓得玉簪都歪了

您可能要问,这仗都打成烂摊子了,高元怎么突然怂了?咱们得把镜头切到平壤城头

高句丽大对卢(宰相)乙支文德,就是那个写过“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的狠人,此刻正蹲在城墙根啃生鱼片

就是这家伙用“空城计”吓退来护儿的水军,转头就收到突厥可汗的密信——在草原上闹饥荒,打算南下打秋风

高句丽国王高元掐指一算,北边突厥狼和南边隋朝虎,总得先哄走一拨

九月重阳节,洛阳城外的灾民啃着观音土,皇宫里却在开螃蟹宴,宇文述捧着高句丽贡单念得声情并茂:“…海东青十对,千年山参二十箱…”

御史大夫裴蕴突然打断:“陛下,河北急奏!窦建德占了乐寿县,把县衙改造成农民合作社了!”

杨广慢悠悠剔着蟹腿:“派个使团去高句丽,让他们把乙支文德绑来长安”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人家刚投降就要宰人家丞相?

黄河边的芦苇荡里,李密正给瓦岗军将领们画饼:“等咱们拿下兴洛仓,伙食标准按隋军双倍!”

忽然探子来报,说杨广的龙船队正在返航,翟让拍腿大笑:“这昏君肯定又带回来几船石头,说是祥瑞!”

他们不知道,龙舟底舱确实堆满辽东运回的巨石,杨广准备在洛阳西苑复制“蓬莱仙山”,为此征发的民夫裤腰带都勒到了第三根肋骨

十月寒露那天,长安朱雀大街挤满看热闹的百姓

高句丽使团抬着三百口樟木箱,箱盖上还特意烙着“原装进口”的火漆印

礼部侍郎掀开第一箱就懵了——全是泡发的海带

使团领队赶紧解释:“这是我国特产龙须菜,泡发后遇水膨胀,象征福泽绵长”

其实高元把国库掏空也凑不够贡品,连夜派人去海边捞了二十船海带充数

江都离宫的温泉池里,杨广边泡澡边听虞世基汇报工作

“王世充在江淮剿匪有功…李渊在太原修了座新粮仓…”

突然水面哗啦一响,皇帝抓着《无向辽东浪死歌》的传抄本拍水花:“给朕查!这词是谁谱的曲?”

屋外柳树上,十三岁的李世民正带着长孙无忌偷看皇帝洗澡,顺手把新绘的洛阳布防图塞进怀里

腊月飘雪时,洛阳城西的显仁宫工地,民夫老张头在石料堆里扒拉出半块硬馍

监工的皮鞭刚要落下,远处突然传来炸雷般的声响——杨广命人把辽东运回的巨石推进伊阙,说要听“天雷地火之声”

老张头趁机把馍塞给儿子,低声说:“去投李密,就说你会砌城墙”他儿子后来在虎牢关给李世民修过箭楼,这是后话

除夕夜,高句丽王宫里歌舞升平

高元举着隋朝回赐的夜光杯,跟乙支文德碰杯:“咱们给杨广的海带,够他吃到下辈子吧?”

突然探子冲进来喊:“突厥人杀到辽水了!”

乙支文德把酒杯一摔:“快把去年隋军留下的铠甲翻出来!”那些沾着血渍的明光铠,后来在突厥骑兵面前成功csplay了隋朝边防军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都,杨广正盯着案头的《四夷宾服图》发呆

窗外飘进一片柳叶,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自己还是意气风发的扬州总管,在瘦西湖画舫上对萧妃许诺:“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

此刻行宫外响起零星的爆竹声,不知道是百姓贺岁,还是叛军在烧粮草

小说《和我聊聊大唐吧》第3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