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王薄李渊 > 第2章(第2页)

第2章(第2页)

要说咱们这位隋炀帝,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基建狂魔”兼“战争发烧友”

刚修完大运河没两年,这会儿又惦记着去高丽刷存在感

他哪知道就在黄河岸边的黎阳仓,有个穿锦袍的公子哥正盯着粮仓里的粟米冷笑——这位杨玄感公子可是当朝第一权臣杨素的亲儿子,手里攥着三十万石军粮的调拨权,腰间的鱼符在月光下泛着寒光,活像条伺机而动的毒蛇

八百里外的怀远镇,李渊正蹲在粮垛旁啃着胡饼

这位后来的唐高祖此刻还是个管后勤的督粮官,沾着面粉的手指在沙地上划拉:“长安到辽东三千里,每车粮草到前线只剩三成,这仗打得真他娘败家”

十五岁的李世民蹲在旁边,顺手把水囊递给父亲,眼睛却盯着往来运送箭簇的民夫,突然冒出一句:“爹,您说要是有人现在在黎阳起事…”

这话音还没落地呢,杨玄感真就在黎阳捅了马蜂窝,他打开粮仓的瞬间,饿得两眼发绿的流民比军士冲得还快

有个叫王二狗的老汉抱着两袋粟米边跑边喊:“杨公子仗义!这可比衙门施的掺沙子的赈灾粮实在多了!”

这话在人群里炸开了锅,原本看热闹的庄稼汉们突然醒过味来——原来官仓里不是没粮,是都攒着给皇帝打仗用呢!

前线正打着仗的隋军听说后院起火,好几个营的士兵连夜卷铺盖当了逃兵

有个叫张大柱的伙夫跟同伴嘀咕:“咱在这儿啃树皮,人家在老家分粮食,这仗打给谁看呢?”

这话像长了腿似的传遍军营,气得督军的宇文述连斩了十八个动摇军心的士兵,血把白旄大纛都染红了半边

要说这时候的天下,那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山东地界上,白瑜娑带着三百号人占了个山头,专劫官家粮车

有次劫到批丝绸,这老哥愣是扯了半匹给山下佃户裹孩子,剩下的全塞进关帝庙当香火钱

河北的孟海公更绝,举事那天在县衙门口支起粥棚,熬粥的米就是从官仓里搬的,老百姓边喝粥边看他们砍了县令的脑袋,场面那叫一个下饭

长安城里也不消停,宇文家的三公子在平康坊喝花酒,醉醺醺地搂着歌姬说:“你们信不信,不出三年,这大隋的旗子就得换颜色”

吓得同桌的纨绔们酒醒了大半

结果第二天早朝,还真有人参了宇文家一本,气得隋炀帝把奏折摔在龙案上:“朕还没死呢,就急着改朝换代了?”

这时候的李渊在干啥呢?他白天带着李世民清点粮草,晚上偷偷在军帐里见各路豪杰

有天夜里来了个虬髯客,进门就嚷嚷:“李公,太原的铁矿够打三万把横刀,就等您一句话!”

李渊赶紧捂住他的嘴,转头却看见儿子李世民眼睛发亮,那眼神跟饿狼见着肥羊似的

最绝的是江南的格谦,这哥们在运河上设卡收“过路费”,专劫官船不劫商船

有回劫到艘运送荔枝的贡船,他当场开箱分给沿河百姓,还贴了张告示:“杨广小儿吃颗荔枝跑死三匹马,咱们今天也尝尝这金贵玩意儿!”

后来这故事传到洛阳,把隋炀帝气得摔了最爱的琉璃盏

眼看着天下乱成一锅粥,咱们的杨广陛下在龙舟上也没闲着

他让宫女们穿着高丽服饰跳舞,非要搞什么“战胜预演”

有个老乐师弹断了琴弦,硬说是吉兆:“陛下您听,这是高丽王城崩塌的声音!”

结果这话说完不到半月,杨玄感兵败的消息传来,隋炀帝大喜过望,当即赏了乐师黄金百两——他哪知道这是压垮大隋的最后一根稻草

黄河岸边的难民堆里,有个读过几天书的酸秀才编了首童谣:“辽东浪,黎阳火,长安城里换新主”

孩子们追着粮车边跑边唱,押运的官兵举着鞭子却不敢真打——他们怀里还揣着老家捎来的信,都说村里年轻人全跟着“某某大王”上山快活去了

等到秋风起时,李渊父子站在晋阳宫城楼上远眺。李世民摸着新打的明光铠忽然笑了:“爹,您说杨广这会儿在干嘛?”

李渊捻着胡须没说话,心里却明镜似的——那位困在江都行宫的皇帝,怕是正在对着铜镜拔白头发呢

小说《和我聊聊大唐吧》第2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