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捕快朱忠良,说得牛不服心痒难耐,真恨不能取代两位副参领,去查水月庵净虚贼尼,不由问道。
朱忠良是大雍旁系宗室子弟,按照大雍律法,哪怕是最旁系的闲散宗室,亦不可轻辱之。
刑部督捕司上下,都尊称朱忠良为朱大人,当然,也有心存戏谑之意的。
这位朱忠良每个月除了自己做捕快小旗的俸禄之外,还能从朝廷领取每个月二两银子,和三十六石禄米,大雍宗室子弟补贴。
(清朝努尔哈赤直系皇族子弟是黄带子,也是核心皇族子弟。
努尔哈赤的兄弟旁系子弟,也被视为宗室子弟,是红带子。
到了雍正期间,皇族子弟有一千多人,宗室子弟突破到了一万多人。
黄带子中无爵无官职的闲散皇族子弟,朝廷发放最低待遇,每个月三两银子,一年四十五石米。
红带子旁系宗室子弟,最低待遇是二两银子一个月,三十六石米。
在雍正期间,黄带子与红带子极少愿意出来当差,不太愿意降低身份,去做小吏的,整个京城愿意当小吏的旁系宗室,不超过十个人。
到了清朝后期,落魄的宗室子弟为了生活,出来做小商小贩了,甚至被迫卖菜的,开始越来越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忠良坐下来,拿起牛不服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笑嘻嘻的哄道:“牛大人,您才是刑部督捕司的最高武官,赵景赵副参领与钱大富钱副参领,他们俩都要听您的指挥,您想去查水月庵净虚主持,他们怎么敢反对您呢?”
说干就干,牛不服一拍大腿,道:“好,朱大人,去替我传令,调八十名捕快,随本参领出城,去查贼尼净虚。”
“八十名捕快?参领大人,您要调一个大队捕快去办这趟差事?”朱忠良吃惊的道。
“你觉得人太多了?”
“自然太多了,人多难免口杂,咱们就不好办差了。”
牛不服也是第一次入朝为官,难免有些天真,问道:“人多口杂?这是何意?”
朱忠良鬼鬼祟祟的往外面望了一眼,道:“查水月庵,牛大人,您是想怎么办?”
牛不服有些奇怪,问道:“案子还能怎么办?把水月庵抄了,贼尼都抓回来了事。”
朱忠良给牛不服讲清了两个不同的选择,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
如果带八十名捕快去,人多口杂,只能照章办事,大部分没收所得,要上交给刑部。
只带朱忠良负责的一小旗,信得过的捕快去,牛不服再带上家里的十几个随从,去抄水月庵,到时候没收得银两,给每个捕快分润一笔银子,剩下的银子,可就全都归牛参领了。
牛不服虽是公府公子,平时的月钱也不会很多,也就几两银子,嫡母偏心,每月另外补贴给他几百两银子花。
去查抄水月庵,如果真的有几万两银子,除去给随行的捕快发银子,那剩下的银两,也够他花很长的日子了。
牛不服双目露出贪婪的眼神,笑道:“好,朱大人,事成之后,本参领不会亏待你的。”
外面明亮的阳光,从值房的木窗折射进来,照亮了牛不服的脸。
背着光线的朱忠良,脸上露出讨好的神情,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弄,拍着胸脯,对着灯火,发誓效忠牛不服。
对着灯火发誓?
华夏文明从商周起,祭祀的火焰是神圣的,有青烟寄誓言,上达天上神明之意。
牛不服没觉得这誓言有什么不妥,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发誓。
虽然,朱忠良发誓的时候,还是白日,也没有烛火。
……………
冯唐将装着银票的牛皮纸袋,交给冯紫英,道:“你小子,做事小心一些,可别出岔子。”
冯紫英不满的道:“父亲,你都讲三遍了,儿子知道啦,申时过半(下午四点),我先带十几个人去庄子看马,然后将银票交给辽国三皇子的副将,到天色黑了,再传讯回来给云戈统领,云统领再派五百人去牵马回来,这事错不了的。”
他们与辽国三皇子不是第一次交易了,上次买马的人是顺刀帮的人,可是顺刀帮被刑部督捕司等人给剿灭了,他们一时之间找不到其他人手,只能亲自下场交易了。
此事,是见不得光的,只能天黑了再交易,去牵马回冯家的农庄。
…………
从早上,贾环的院子里忙忙碌碌的,一个厨娘,八个姑娘,还有十几个丫头,大伙有说有笑的,时间过得很快。
到了午时,腌制了差不多两百斤各种坛子菜,还有一百斤各种丸子与肉干,熏肉。
腌制摊子蔬菜,用的是南方一些地方的方法,先焯过热水,再放料腌制,还加了酒糟,这能加快腌制的时间。
如果是按照北方腌制白菜的方法,只放盐生腌,需要二十多日,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