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因为洪易安是长孙,二来,祖父说洪易安品性纯良,不像洪山伢,小心思多。
那个时候,还没有分家,一家子的收入都被祖父,祖母掌控。
祖父拿出大半的银钱,供洪易安读书。
洪易安不是个聪明的,然而,也知道这样的读书机会来之不易,能供他读书,整个家里的人都要辛苦劳作,所以,非常刻苦。
读书第七年,就考上了童生,那个时候,洪易安才十四岁。
放眼整个大商朝,十四岁的童生可能算不上什么。
然而,在洪易安他们所在的县城,十四岁的童生,真的是独一份。
不管是在别人看来,还是洪易安自己以为,都认为洪易安前途无量。
那个时候,洪山伢已经十一岁了。
这几年来,他给洪易安说了不少好话,说服了洪易安利用读书空闲的时候,教他认字,读书。
洪山伢聪明,不过十一岁,四书五经就读的差不多了。
前几年还需要堂兄教,现在已经能看着堂兄的笔记自学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洪山伢对于读书的渴望越来越深。
然而,他清楚的知道,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或者他,或者堂兄洪易安。
洪山伢拿出了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银钱,三两银子,买通了镇子上花楼的一个年近三十,青春不再,客人也少的老花娘,设计他和堂兄私通。
还让众人撞破。
那花娘装作良家,给堂兄洪易安下了药,扒扯下来了洪易安的衣服,也脱掉了自己的衣服,装作和洪易安私通。
其实什么都没有做。
洪山伢子又说通了族长,让族长给自己的祖父施压。
当众人撞破洪易安“丑事”的时候,族长出面说,洪家不能有这样不知廉耻的人,让洪易安以后老老实实种地,不要再去读什么书了。
洪易安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被陷害的,除了祖父,没有人相信。
而祖父迫于族长的压力,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放弃了洪易安,开始供洪山伢子读书。
就在那个时候,洪山伢子改名叫做了洪良钰。
洪良钰的确是读书的料,十二岁就考中了童生,紧接着考中了秀才,次年中举。
三年后春闱,竟然考中了二甲传胪。
那一年,洪良钰不过十七岁。
所有人都说,洪家兴旺了,洪家发达了,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洪易安沉默着。
本来就老实巴交,说话不多的洪易安更加沉默。
也就是在洪良钰考中进士这一年,唯一向着洪易安的祖父也过世了。
祖父过世前,接到了衙役的报喜,说洪良钰高中二甲传胪,祖父冷笑着,“我也不指望着洪家以后靠他什么,只希望以后,这个孽障不要牵累洪家就好了。”
祖父多么精明的人,稍稍查了查,就查出来了洪易安是被人设计了,设计洪易安的人,猜也能猜出来肯定就是洪良钰。
想想那个时候,洪良钰不过十一岁,就能做出那样的事情,祖父就觉得浑身发冷:不顾血脉亲情,执意毁掉勤勤恳恳教授他读书的堂兄,还是使用那样的腌臜手段。
就是为了能读书,为了能出人头地。
所以,祖父才说了那样的话。
没有想到,以后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