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
众人听了朱慈烺的话,一时之间议事厅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官员们纷纷低头沉思,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朱慈烺的分析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众人,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局势的严峻性。
过了许久,一位年长的官员抬起头,缓缓说道:“殿下所言,确实在理。只是这南下筹集粮草和募兵,路途遥远,且南方局势复杂,诸多势力盘根错节,恐多有波折。”
朱慈烺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道:“这位大人所言不差,然事在人为。如今朝廷北伐在即,每一份粮草、每一名士兵都至关重要。哪怕前路荆棘密布,孤也必须一试。”
又有一位年轻官员站了出来,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殿下,朝廷如今虽在筹备北伐,但从兵力、粮草等各方面来看,开春后出兵或许更为稳妥。此时贸然南下,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
朱慈烺微微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你们所虑孤都清楚,父皇也清楚。所以朝廷才会提出要跟建奴和谈的想法,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可是天津港那些跟建奴勾结的海盗已然失利,朝鲜必然也会败在郑总兵手中。”
“这般情形下,建奴又盗取我军的军器假图纸。眼下已是十月末,辽地苦寒,我们都觉得他们此时不会出兵,一旦他们发现这图纸的真相,那么必然会立刻挥军南下。”
“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他说到这里停顿良久,而后面色凝重又说了句。
“若不趁现在全力筹备,等到建奴大兵压境,我们将陷入被动。”
众人听了,再次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他们纷纷点头,认可了朱慈烺的观点。
朱慈烺见状,遂当着众人的面将推行新政的重任交予史可法。
“史大人,新政的推行至关重要,关乎大明根基,还望您能全力以赴。”
史可法双手抱拳,躬身领命,神色坚定得如同磐石。
“殿下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史大人,还田于民需谨慎核查土地归属,确保公平公正,莫要让百姓寒心;兴修水利,关乎农田灌溉,民生福祉,更要精心规划,保证工程质量。”
“孤相信,以史大人之能,定能妥善处理。”
史可法微微颔首,说道:“殿下放心,下官自当殚精竭虑,不负殿下所托。只是推行过程中,或会遇到一些顽固势力的阻碍,还望殿下能为下官撑腰。”
朱慈烺郑重点头,目光坚定道:“史大人只管放手去做,若有阻碍新政推行之人,不论其身份地位,一律严惩不贷。孤定会全力支持你。”
说完这些,他又看向其他官员,神色严肃,一一叮嘱他们各司其职,协助史可法尽快稳定民心,将还田于民和兴修水利的事宜扎实推行下去。
众人见朱慈烺心意已决,且此事确实刻不容缓,便纷纷应下。
随后,朱慈烺当即伏案写信,详细阐述自己的决断。
他笔锋如飞,将南下的计划、对各地局势的分析以及对朝廷的期望,一一写进信中。
写完后,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才将信交给一名亲信侍卫,郑重说道:“务必快马加鞭,将此信送往京师,呈递给陛下,不得有误。”
信送出后,他便开始收拾行囊。
他挑选了二十名最为精锐的锦衣卫,留下协助史可法。
这些锦衣卫个个武艺高强,忠心耿耿,定能在新政推行过程中,为史可法保驾护航。
一切准备妥当,朱慈烺带着其余锦衣卫即刻踏上南下之路。
一路上,秋风瑟瑟,落叶纷飞。
朱慈烺望着沿途的风景,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南方的唐王或将成为助力大明北伐的关键力量。
这唐王朱聿键,乃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
其为人贤明,素有大志。平日里,他广纳贤才,关心百姓疾苦,在南方颇有名望。